西北工業大學研制出中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 本文圖片均由 郭友軍 攝
中新網西安8月5日電 5日,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航海學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利用高速相機對蝠鲼進行活體觀測研究,最終建立了蝠鲼的外形參數模型與運動參數模型,進而研制出了中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
據了解,蝠鲼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底層的軟骨魚類,被稱為“水下魔鬼”。蝠鲼具有流線型的扁平軀體,這種形態不僅有利于游動推進,還有利于下潛滑行,且在運動流場時,能有效借助流體的能量實現高效的滑行運動。人類已經觀測到蝠鲼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現象,正是對其運動高效率的有利證明。因此,蝠鲼這一特性,充分滿足長航時、大范圍作業的水下推進器的仿生需求。
校方表示,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是國家科技部重點支持的研究項目。利用仿生蝠鲼魚運動原理而研制的柔體潛航器,具有高推進效率、高機動性、高穩定性、低環境擾動、低噪聲,以及大負載空間、大負載能力、海底軟著陸等特點。因此能更好地達到水下航行器的高機動和長續航能力,以期有效解決傳統潛航器存在的機動性、隱蔽性較弱,以及續航時間不足等問題。
近日,在西北工業大學游泳館試航的0.8米級潛航器,屬于該項目的原理驗證樣機,由鋰電池做動力,最高時速1節(1海里/小時,即1.852公里/小時)。
該項目的原理驗證樣機。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院長潘光介紹,研究團隊正在開展三型工程樣機的研制。其中,I型樣機翼展2米,120公斤,采用剛性機翼,主要驗證滑翔能力;II型樣機翼展3米,450公斤,機翼尖端部分為柔性,主要驗證滑翔為主、撲動為輔的能力;III型樣機翼展2米,120公斤,機翼全柔性,主要驗證接近蝠鲼的生物性滑撲一體推進能力。
據介紹,該團隊還將為“魔鬼魚”裝上“耳朵”和“眼睛”,讓它具備環境感知能力和地形地貌觀測能力,以期用于海洋環境信息長期觀測和海底科考目標定點持續觀察。
潘光表示,團隊將推出具備1000米下潛深度、可持續工作1個月的柔性潛航器。
(原標題:西工大研制出中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